中文字幕在线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最好看的久久综合伊人

      中國基因網您的位置:首頁 >人物 >

      為什么有想要的沖動?,卻沒有喜歡的感覺?

      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有過很多類似這樣的經歷:以為自己喜歡某個事物,但是得到了或者嘗試了之后,就會感覺到自己似乎并沒有那么喜歡,并沒有那么想要。

      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我們總有各種各樣“想要”的沖動,卻很少能夠體會到那種發(fā)自內心“喜歡”的感覺?

      原因就在于,“想要”和“喜歡”其實是兩碼事,它們不僅給我們帶來的感受不同,背后所涉及到的化學物質和大腦機制也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將帶你認識一下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大腦機制。這些知識的了解不僅能幫助你建立起有關“想要”和“喜歡”的正確認知,也能幫助你更好地進行自我規(guī)劃,找到真正喜歡一件事情的感覺,并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平衡的生活。

      一個大腦,兩個世界

      我們先來說說“想要”的大腦機制。這個機制涉及到的化學物質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多巴胺。

      一說到多巴胺,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快樂。但實際上多巴胺和快樂感受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多巴胺的作用并不是讓我們感到快樂,而是預測獎賞并產生“想要”的欲望,進而促使我們?yōu)樽非螵勝p采取行動。 換而言之, 多巴胺并不是“快樂分子”,而是“欲望分子”。

      快樂感受的產生則是由大腦中完全不同的化學分子負責,這些分子包括血清素、催產素、內啡肽等等,它們才是所謂的“快樂分子”。我們對于某個事物是否會產生喜歡的感覺,完全由這些“快樂分子”決定——只有當大腦分泌了這些快樂分子的時候,我們才會體驗到快樂的感受,并因此感到喜歡。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我們的大腦要對想要和喜歡進行區(qū)分,還得專門有兩個不同的機制來負責呢?

      關于這個問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佩蒂格魯給出了非常合理的解釋。約翰·佩蒂格魯發(fā)現,大腦將外部世界分為兩個獨立的區(qū)域來管理,即“近體的”和“遠體的”。

      近體空間包括手臂可及的地方,在這個范圍內的事物,我們可以隨時用手控制。從一米之外到天涯海角,都屬于遠體空間。

      兩者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近體空間的事物是可以在當下體驗的。這種體驗是即時的,當我們觸摸、品嘗,和體驗某物時,我們會得到即刻體會到滿足感和愉悅感。

      而遠體空間與未來相關,因為得到遠體空間的東西需要努力、需要花時間,且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做計劃。

      人類心智如此設計,讓大腦以這種方式區(qū)分事物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用一個體系來處理你擁有的,用另一個體系來處理你沒有的。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部分都是有這兩個系統(tǒng)協(xié)同運作的。

      當你向下看時,你就看向了近體空間,此時大腦被處理當下體驗的化學物質支配著。但當大腦處理遠體空間時,就會由與預期和可能性相關的多巴胺來掌管。那些遠處的東西,即你沒有的東西,不能被使用和消耗,你只能去渴望。

      多巴胺會瞄準那些對我們生存有重要意義的東西,讓我們去努力獲得,而一旦獲得,多巴胺的任務就完成了,這些東西就會進入近體空間,交給當下分子來處理。

      當預測和現實發(fā)生偏差時

      大腦這樣的設計聽上去非常合理:多巴胺幫助我們預測快樂,促使我們?yōu)橹?,把想象中的美好變成現實。當想象成為現實之后,它們就變成了可以在當下感知和體驗的事物,讓我們感到快樂。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代表著最理想的人生狀態(tài):能夠充滿熱情地不斷向前努力,把一個個“想要”變成現實,在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真實的快樂,對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十分喜歡。

      然而,這種狀態(tài)并不容易達到,因為想象和現實之間常常會出現偏差,也就是當想象變成現實的時候,比如當我們真的去做某件事情,或者得到某樣東西的時候,我們并沒有體會到自己所期待的快樂感受,沒有特別喜歡的感覺。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就需要對多巴胺的功能進行進一步的解釋了。

      前面我們提到說,多巴胺的作用是預測獎賞。這種說法其實并不完整,多巴胺不僅能夠預測獎賞,還能根據獎賞預測誤差(也就是預測獎賞與真實獎賞之間的偏差),對期待進行調整。

      比方說,假如你得到的獎賞超出預期,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快樂感,那么多巴胺的分泌就會在那一瞬間增加,你便會因為這種驚喜而感到十分興奮,興趣也會隨之增加。

      相反,如果得到的獎賞低于預期,也就是你沒有得到想要的快樂,那么此時多巴胺的分泌就會降到正常水平之下,你就會因此感到很失落。

      在真實的世界里,這樣的偏差經常出現,因為大腦對于獎賞的預測是不準的,而且它會常常高估我們從中可以獲得的快樂。

      一般來說,我們之所以想要做某件事情,無非就是想從中得到這兩種類型的獎賞:一種是外部獎賞,也就是被他人接納、認可和羨慕的快樂,另一種則是內部獎賞,也就是在做的過程中因為進步、突破挑戰(zhàn)或者達成目標而產生的勝任感和成就感。

      如果你渴望的是被他人認可所帶來的自我價值感,那么你會發(fā)現這樣的快樂不僅難以獲得(這不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即便是得到了,你能感受到的快樂也很短暫,甚至還會伴隨著一種隱性的焦慮感,因為你會害怕自己無法維持。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你從尋求外在認可中所獲得的快樂永遠都會低于你的預期——你以為得到了就會很快樂,但實際上,你得到的只是短暫的放松,焦慮感依然還在。

      盡管這種焦慮會推動你努力追求下一次的被認可,但你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感到快樂,不會有真正喜歡的感覺。

      相比之下,勝任感和成就感是更值得追求的,它們不僅能夠給你帶來自豪和滿足感,還能提升你的內在掌控感,因為目標的達成和挑戰(zhàn)的突破會讓你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這種能力屬于你自己,你不需要擔心會失去。

      此外,對于勝任感的追求還可以促使你不斷自我精進,因為當你突破了一個挑戰(zhàn)之后,你會很自然地尋求更難一些的挑戰(zhàn)。而且這個過程是永無止境的,你永遠可以找到新的挑戰(zhàn),可以獲得新的成長和進步。

      可問題在于,盡管這種自我成長的感受十分美好,但它不是輕松就能獲得的,而是需要承受相應的痛苦,比如走出舒適區(qū)的痛苦,挫敗的痛苦等等。這些痛苦是我們在追求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的。

      如果你把成就感的獲得想得過于輕松和簡單,那么遭遇困難時,你當下的體驗和預期之間就會出現很大的偏差。這種偏差就會使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降到正常水平之下,于是你就會感到失落和沮喪,大腦也會隨之調低“想要”的渴望。

      假如下一次依然沒有體會到想要的成就感,那么你“想要”的渴望便會進一步下降,興趣就會逐漸消失。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事情我們一開始還挺有興趣,覺得自己會喜歡,但是嘗試了一段時間之后興趣就會消失,就不再想去做了。

      由此可見,合理的期待對于消除偏差,維持“想要”的渴望十分關鍵。只要“想要”的渴望還在,你就會繼續(xù)行動,只要能夠保持行動,不斷嘗試和努力,那么你總會有所突破和進步,并產生勝任感和成就感。這樣的快樂體驗多了之后,你自然就會越來越喜歡這件事情。

      相反,如果你頭腦中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又缺乏自我調節(jié)和突破困難的能力,只想要成就的快樂,不愿意承受努力的痛苦,不愿意面對可能的失敗和挫折,那么我敢肯定,你永遠也沒法找到那種真正喜歡做某件事情的感覺。

      多巴胺與自我激勵

      說到這里,你是不是已經能夠明白,為什么經常無法將一件事情堅持下去,以及為什么到現在還沒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怎樣突破這種困境,如何保持“想要”的渴望,確保自己在過程中能夠體驗到所期待的快樂,并最終找到那種“真正喜歡某件事情”的感覺。

      我認為,關鍵得做到這兩點:一方面你得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學會調整預期,讓它符合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把困難和挫折看做成長的一部分,做好承受痛苦的心理準備。

      另一方面,你還需要懂得如何進行自我激勵,也就是,在遭遇挫折和感到沮喪的時候能夠激勵自己繼續(xù)前進。

      說到自我激勵的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多巴胺,因為多巴胺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前面提到,多巴胺的主要作用是預測獎賞,讓你產生“想要”的欲望,進而促使你去行動。然而,僅僅是“想要”很少能讓你得到任何東西。你還必須弄清楚它是否真的值得擁有,以及如何才能獲得它。

      為此,我們的大腦非常聰明地發(fā)展出了一條互補的多巴胺回路,它可以幫助我們計算哪些東西值得擁有更多,制定相應的計劃,并在行動過程中抑制不相關的沖突。

      也就是說,大腦中處理未來的系統(tǒng)包含了兩條多巴胺回路,一條負責產生欲望,我們稱它為“多巴胺欲望回路”,另一條則負責計算和規(guī)劃,我們稱它為“多巴胺控制回路”。

      簡單解釋一下這兩條回路。

      “欲望回路”始于大腦中一個在進化上早就存在的區(qū)域,位于大腦深處,被稱為腹側被蓋區(qū)。這一區(qū)域富含多巴胺,它是多巴胺兩個主要的產生區(qū)域之一。像大多數腦細胞一樣,生長在那里的細胞長著長長的尾巴,穿過大腦到達伏隔核。這些長尾巴的細胞被激活時,會將多巴胺釋放到伏隔核中,讓我們產生做某事的動力。

      “控制回路”涉及到大腦的前額葉皮層。這個區(qū)域進化得比較晚,但它的出現給了我們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為我們了提供理解、分析周圍世界的工具,讓我們能夠將自己投射到更為遙遠的未來,對未來可能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做出合理決策,然后精心制定實現目標的方案。

      正是因為有了這條控制回路,我們才有能力超越眼前的誘惑,驅使自己克服復雜情況、逆境、情緒和痛苦,朝著想要的未來不斷邁進。

      大腦的這兩條多巴胺回路相輔相成。欲望回路給我們提供動力和能量,但是它卻是原始和沖動的,控制回路則可以利用理性來對抗不合理的沖動,通過清醒的思考和規(guī)劃將能量用在有益的地方。

      再說回到自我激勵的問題。

      通常來說,在遭遇挫折,感到沮喪時,我們有兩種選擇:要么選擇逃避;要么選擇直面困難,繼續(xù)保持行動。它們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渴望:對當下舒適感和輕松感的渴望, 以及對目標實現的渴望。

      如果我們交給自己的原始大腦去選擇,它一定會選擇當下的輕松和舒適,因為原始大腦是感性和沖動的,缺乏遠見,它更在意眼前的利益。

      為了讓自己選擇繼續(xù)行動,我們就必須充分利用多巴胺控制回路,動用前額葉皮層的想象功能,超越當下去想象更長遠的未來,想象目標達成之后的美好和快樂。

      只有當我們對目標實現的渴望,超越了對當下舒適感的渴望時,我們才會愿意直面困難,選擇繼續(xù)努力。

      如果我們無法激起內心對目標實現的渴望,大腦就不會釋放多巴胺。沒有多巴胺,控制回路的各種功能,比如思考分析能力、創(chuàng)造力,學習能力、自控力,以及規(guī)劃能力等等,都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不僅無力對抗內心想要逃避痛苦的沖動,也無法創(chuàng)造性地找到突破困難的辦法。

      我發(fā)現,大多數人在遭遇困難時所做的事情卻是完全相反的:不是去關注想要的目標,以及想象目標實現之后的快樂,而是去思考各種害怕的結果,比如失敗,以及對自己的否定等等。

      當你的關注點放在這些消極的事物上時,大腦釋放的就不是多巴胺了,而是大量的壓力激素。這些激素的釋放會讓你感到焦慮和緊張,于是你就會因為想要擺脫這些負面情緒,更加想要逃避。

      因此,想要學會自我激勵,我們就得有意識地引導自己去關注想要的結果,以及那些能夠給自己力量感的有關未來的想象,然后思考如何去實現,而不要去想象那些讓自己感到害怕和焦慮的事情。

      創(chuàng)造更為平衡的生活

      最后,我還想說說,如何在當下和未來之間保持平衡。

      前面我們已經了解到,我們的大腦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處理近體空間,也就是我們有的,一個處理遠體空間,也就是我們還沒有的。

      大腦之所以有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我們有能力兼顧當下和未來,既能夠享受當下,又能為更好的未來不斷努力。

      然而,在如今這個飛速發(fā)展、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的這兩個系統(tǒng)似乎出現了明顯的失衡,處理遠體空間的系統(tǒng)變得越來越發(fā)達,每個人都太過于關注未來,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追求“更多”“更大”“更好”上,卻越來越不懂得享受當下。

      我們總以為擁有更多才會更幸福,但說實話,一個人若是沒有享受當下的能力,那么擁有再多也很難有真正的幸福感,因為幸福感必須來源于當下真實的美好感受,它依靠的是完全不同的大腦系統(tǒng)。

      為了找回生活的平衡感,不再僅僅是為未來而活,我們就得有意識地訓練大腦的另一個系統(tǒng),培養(yǎng)享受當下的能力。

      如何去培養(yǎng)呢?分享幾個實用的建議:

      第一,正念練習和感恩練習。這兩個練習都能夠把我們的關注點從未來拉回到當下。

      正念練習訓練的就是對當下體驗的關注——如何帶著接納和開放的心態(tài),充分與當下的感受和體驗進行接觸。持續(xù)的正念練習不僅會提升你專注當下的能力,也能提升你對當下體驗的感知力。

      感恩練習則會讓你更多關注自己此時已經擁有的,以及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美好,并為此感到快樂和滿足。

      第二,用游戲化思維管理目標。學會把大目標拆分成難度適中的小目標和小任務,然后像在游戲中打怪獸一樣,全力以赴去搞定當前的小任務上,完成之后給予自己肯定,然后再去關注下一個小任務。這樣我們就能夠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持續(xù)體會到成就感和滿足感。

      第三,培養(yǎng)一項運動類或藝術類的興趣愛好,比如健身、舞蹈、繪畫、書法、樂器、聲樂、攝影等等。這些活動本身就能夠給人帶來積極的體驗和感受,你在學習過程中也能獲得進步和成長的快樂。

      第四,給自己一些留白的時間,做些讓自己感到放松和滋養(yǎng)的事情,比如閱讀、散步、接觸大自然、聽音樂,做飯,和朋友家人享受美食等等,從中獲得一種在“生活”的感覺。

      閱讀推薦:

      如果你想要對多巴胺有更多了解,推薦你讀讀《貪婪的多巴胺》這本書。這是我最近讀到的非常喜歡的一本書,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來自這本書給我的啟發(fā)和思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