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最好看的久久综合伊人

      中國基因網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研究 >

      中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

      -

      2022年4月16日發(fā)(作者:藥用價值)

      中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

      食管癌(esophagealcancer,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病理類型包括

      鱗癌、腺癌等,是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1]。2018年全球食管癌發(fā)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居

      第7位(6.3/100000),死亡率居第6位(5.5/100000)。食管癌的發(fā)病率及發(fā)病模式在不同

      國家、地區(qū)之間差異顯著,東亞地區(qū)發(fā)病率最高,可達世界平均水平2倍(12.2/100000),

      病理類型以鱗癌為主;而歐美等相對低發(fā)區(qū)病理類型則以腺癌為主。我國為食管癌高發(fā)國家,

      2018年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食管癌發(fā)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惡

      性腫瘤中分別居第5位和第4位,我國新發(fā)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占全球總數的53.7%和

      55.7%[2]。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大部分可通過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達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達

      95%。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質量低,預后差,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20%[3-4]。我國食管癌

      早診率目前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大多數患者是因進行性吞

      咽困難或發(fā)生轉移性癥狀后始就診而發(fā)現,此時腫瘤往往已達中晚期。英國、美國胃腸病學

      會針對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的篩查和監(jiān)視制定了一系列指南[5-6],目前國外尚無針對以鱗

      癌為主的高發(fā)地區(qū)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指南共識。

      為提高我國食管癌早診早治水平,改善我國食管癌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現狀,探索有

      中國特的食管癌篩查策略,我國多個學會先后制定發(fā)布了《中國早期食管癌篩查及內鏡診

      治專家共識意見(2014年,北京)》[7]《中國早期食管鱗狀細胞癌及癌前病變篩查與診治共

      識(2015年,北京)》[8]和《中國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篩查與診治共識(2017,萬寧)》[9]3

      部共識意見。上述共識意見發(fā)布以來,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受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篩

      查技術手段不斷進步,國內外學者開展了一系列高質量研究。因此,為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我國

      食管癌篩查策略,我們對近年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在前幾版共識意見基礎上,

      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新鄉(xiāng))》。

      本共識意見基于“推薦等級的評估、制定與評價

      (thegradingofrecommendati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

      GRADE)系統(tǒng)”[10]評估證據質量和推薦強度,證據質量分為高質量、中等質量、低質量和很

      低質量4個等級,推薦強度分為強推薦和弱推薦2個等級,針對篩查人、篩查目標、篩

      查流程、初篩方法和內鏡篩查5個方面問題,提供了16項推薦意見,并對推薦意見所基于

      的證據進行了綜述。

      一、篩查人

      [推薦1]推薦40歲為食管癌篩查起始年齡,至75歲或預期壽命小于5年時終止篩查。

      (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量:中等質量)

      [推薦2]對于符合篩查年齡人,推薦合并下列任一項危險因素者為篩查目標人:

      (1)出生或長期居住于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2)一級親屬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

      疾病或癌前病變;(4)本人有頭頸部腫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熱燙飲食、飲

      酒(≥15g/d)、吸煙、進食過快、室內空氣污染、牙齒缺失等。(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

      量:中等質量)

      目前國外尚無指南對以鱗癌為主的食管癌高發(fā)區(qū)篩查目標人進行界定?!吨袊缙?/p>

      食管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意見(2014年,北京)》[7]推薦40歲以上合并食管癌高危因

      素人為篩查目標人?!吨袊缙谑彻荀[狀細胞癌及癌前病變篩查與診治共識(2015年,

      北京)》[8]推薦對于全體無癥狀成年人初篩的基礎上確立食管癌不同風險人,分別給予

      不同的篩查方案,將55~74歲一般風險人、40~74歲高風險人以及家族史不詳人

      作為內鏡篩查目標人。

      我國部分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已經開展了區(qū)域性篩查計劃及相關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磁縣[11]、林州[12]、鹽亭[13]等地區(qū)均以40歲為篩查起始年齡。Wei等[11]在河北磁縣以自然

      村為單位,以40~69歲常駐居民為目標人,將來自14個自然村的3319名居民納入篩

      查組,進行1次包括食管碘染的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對檢出的重度異型增生及黏膜內癌進

      行內鏡下治療,對進展期癌進行手術或放化療;將來自另外10個自然村的797名居民納入

      對照組,不進行篩查。上述人的10年隨訪結果顯示,篩查組較對照組食管癌累積死亡率

      (3.35%比5.50%,P<0.001)和累積發(fā)病率(4.17%比5.92%,P<0.001)均顯著下降。衛(wèi)生

      經濟學評價顯示,以40歲為起始年齡的1次內鏡篩查法符合成本-效果原則,45歲起始篩

      查可能挽救更多生命年[11],但目前尚無充分證據將篩查起始年齡上調至45歲。于河南滑縣

      開展的中國食管癌內鏡篩查(endoscopicscreeningforesophagealcancerinChina,

      ESECC)項目是該領域首個基于人的隨機對照研究,篩查組對45~70歲人開展1次內

      鏡篩查法,初步結果顯示食管癌早期診斷率可達69.9%[15]。該研究始于2012年,目前隨

      訪仍在進行,尚未公布篩查組與對照組食管癌累積發(fā)病率、死亡率數據。

      我國食管癌發(fā)病率地區(qū)差異性顯著,高發(fā)區(qū)與周邊的相對低發(fā)區(qū)形成鮮明對比,構成

      我國食管癌最典型的流行病學特征[16-18]。食管癌最密集區(qū)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

      界的太行山南側,尤以磁縣最高,年齡標化發(fā)病率超過100/10000;在秦嶺、大別山、川

      北、閩粵、蘇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對集中的高發(fā)區(qū)。即使相鄰縣區(qū),食管癌發(fā)病率也可能存

      在巨大差異,因此建議以縣級行政區(qū)為單位界定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年齡標化發(fā)病率大于

      15/100000者為高發(fā)地區(qū),年齡標化發(fā)病率大于50/100000為極高發(fā)地區(qū)。

      某些特殊人食管癌風險顯著增高,應列入篩查目標人。(1)食管癌家族史人[19]:

      我國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存在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可能與患者具有共同的遺傳背景有關,也可

      能因患者及家屬共同暴露于特定的環(huán)境因素。食管鱗癌發(fā)生發(fā)展的確切機制尚未闡明,可能

      與食管鱗癌患者部分染體、基因異常有關。最新研究發(fā)現了多個食管鱗癌易感位點,這些

      位點的多態(tài)性與飲酒協(xié)同作用,直接影響食管鱗癌的發(fā)生[20]。(2)食管癌前疾病與癌前病變

      人:食管癌前疾病指與食管癌相關并有一定癌變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巴雷特

      食管、食管白斑癥、食管憩室、賁門失弛緩癥、反流性食管炎、各種原因導致的食管良性狹

      窄等[7]。癌前病變指已證實與食管癌發(fā)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食管鱗狀上皮內瘤變(異型

      增生)與鱗癌發(fā)生密切相關,屬癌前病變[21],巴雷特食管相關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則是腺

      癌的癌前病變[22]。(3)頭頸部腫瘤病史人:頭頸部腫瘤(口腔癌、鼻咽癌和下咽癌等)患者

      食管鱗癌發(fā)病風險顯著增高[23],內鏡篩查研究顯示:頭頸部腫瘤患者食管鱗癌及重度異型

      增生檢出率可達10%~15%[24-27],內鏡食管癌篩查可顯著提高該類患者5年生存率[28]。

      國內外食管鱗癌高發(fā)區(qū)高質量流行病學現場研究已得出多種與食管癌發(fā)病率增加相關

      的人口學、生活習慣和環(huán)境因素。Wei等[29]基于720名林州居民得出:收縮壓增高、室內

      空氣污染、牙齒丟失≥4顆和家庭收入低等因素為食管鱗狀上皮異型增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一項納入中國10個地區(qū)456155人的隊列研究在平均9.2年的隨訪后得出:攝入熱茶是食

      管癌發(fā)病的獨立風險因素,并與飲酒(≥15g/d)和吸煙存在正交互作用[30]。ESECC研究初步

      結果顯示:低體重指數、進食過快和經常食用剩飯為食管鱗癌及重度異型增生的危險因素[15]。

      來自伊朗食管癌高發(fā)區(qū)50045名居民的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吸煙、飲用熱茶、攝入水果蔬

      菜過少、牙齒缺失、室內空氣污染和無自來水供應為食管鱗癌的危險因素[31]。

      二、篩查目標

      [推薦3]推薦將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內瘤變(或異型增生)作為主要篩查目標。(推薦強度:

      強推薦;證據質量:中等質量)

      食管癌篩查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其人死亡率和發(fā)病率,因此應將早期食管癌和高危癌

      前病變作為篩查的主要目標。食管癌的發(fā)生發(fā)展符合從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到浸潤性癌的

      一般過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腫瘤組織學分類(2000年第3版)將上皮內瘤變的概念引入

      胃腸道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的診斷,擬代替異型增生(dysplasia)等名稱。低級別上皮內瘤變

      (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相當于輕、中度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

      變(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則相當于重度異型增生及原位癌[32]。部

      分中國病理學家仍主張將食管鱗癌的癌前病變分為輕、中、重度異型增生,建議病理報

      告中同時列出兩種分級標準的診斷結論[7]。一項來自我國林州682例受試者的隊列研究結

      果顯示,在13.5年的隨訪中,正常食管鱗狀上皮,鱗狀上皮輕、中、重度異型增生癌變率

      分別為8%、24%、50%和74%,輕度(RR=2.9,95%CI:1.6~5.2)、中度(RR=9.8,95%CI:

      5.3~18.3)、重度(RR=28.3,95%CI:15.3~52.3)異型增生均顯著提高食管癌發(fā)病風險,

      但重度異型增生者癌變風險明顯高于輕、中度異型增生者[21]。該研究開展于我國食管癌極

      高發(fā)地區(qū),黏膜活檢正常人在13.5年隨訪中也有較高的癌變率,其他相對低發(fā)地區(qū)癌變

      風險可能低于上述結果。

      三、篩查流程

      [推薦4]對于食管癌極高發(fā)地區(qū),對于篩查目標人推薦每5年1次內鏡普查。對于

      其他地區(qū),推薦對目標人進行食管癌風險分層初篩,對高危個體每5年進行1次內鏡篩

      查。(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量:中等質量)

      [推薦5]以體普查與機會性篩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食管癌篩查。(推薦強度:強推薦;

      證據質量:極低質量)

      [推薦6]對篩查發(fā)現的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輕、中度異型增生),病變直徑大于1cm或

      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險因素者建議每1年進行1次內鏡隨訪,其余患者可2~3年進行1次

      內鏡隨訪。(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量:低質量)

      [推薦7]對篩查發(fā)現的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中度以上異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進展期食

      管癌,應依據相應指南給予標準治療。(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量:高質量)

      前文已述,我國極高發(fā)地區(qū)(河北磁縣)40~69歲人終生1次內鏡篩查法可顯著降低

      食管癌累積死亡率和發(fā)病率,并符合衛(wèi)生經濟學的成本-效果原則[14],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

      有高質量證據支持的食管癌人篩查策略。在極高發(fā)地區(qū),內鏡聯合碘染指示性活檢結果顯

      示正常的篩查目標人在13.5年隨訪期間也有8%的癌變率[21],這提示首次篩查陰性人

      間隔一段時間后重復內鏡篩查的必要性?;跇O高發(fā)地區(qū)數據的衛(wèi)生經濟學模型研究顯示

      [33]:40~70歲每10年1次內鏡篩查和40~70歲每5年1次內鏡篩查具有最高且相同的

      效益成本比(benefittocostratio,BCR),10年1次的篩查策略投入更低,5年1次的篩

      查策略帶來的效益和挽救的生命年則更多??紤]到人口基數、財政投入、內鏡設備及內鏡醫(yī)

      師可及性等問題,建議極高發(fā)地區(qū)目標人開展5年1次的內鏡普查篩查,對于部分經濟

      欠發(fā)達、醫(yī)療資源匱乏的高發(fā)地區(qū)也可開展10年1次的內鏡普查篩查。上述時間間隔也適

      用于其他地區(qū)高危人的內鏡篩查。

      目前國家已在多個食管癌極高發(fā)地區(qū)開展目標人的內鏡普查,結果顯示其具有較高

      的食管癌及高級別癌前病變檢出率,且符合成本-效果原則。河南林州、濟源、輝縣、偃師、

      內鄉(xiāng)、鶴壁和??h7地的36154名40~69歲常駐居民食管癌及中度以上異型增生的檢出

      率合計達3.84%[34];四川鹽亭15065名居民上述病變檢出率合計達2.46%[13];河南滑縣

      15299名居民的檢出率達1.31%[15]。因此,對于我國食管癌極高發(fā)地區(qū),建議開展目標人

      的內鏡普查。對于其他食管癌相對低發(fā)地區(qū),人普查需要耗費巨大醫(yī)療及社會資源,篩

      查難以實現而且效率低下,因此建議機會性篩查與人普查相結合;同時需建立可靠易行的,

      適用于人和個體的食管癌風險評估方法,在內鏡篩查前通過初篩鑒定出真正的高風險人,

      在盡量減少漏診的情況下提高內鏡篩查檢出率和篩查效率。

      目前對鱗狀上皮LGIN的病理本質、臨床轉歸和隨訪策略的研究仍不十分充分。來自

      河南林州76例鱗狀上皮LGIN的患者在13.5年的隨訪中有18人進展為食管癌(23.7%)[21]。

      來自華西醫(yī)院對201處LGIN的隨訪研究結果顯示,隨訪中58.2%(117/201)的病變達到病

      理逆轉[包括24.9%(50/201)的病變完全消失],其中原病變最大徑≤1cm者占60.7%;

      28.9%(58/201)病變病理結局無變化,仍為LGIN;12.9%(26/201)進展為高級別上皮內瘤

      變或浸潤性癌,其中最大徑>1cm者占73.1%(19/26)。因此LGIN進展為高級別病變的比

      例較低,且與病灶最大徑具有相關性[35]。文獻檢索未見有關鱗狀上皮LGIN內鏡隨訪周期

      的研究,《中國早期食管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意見(2014年,北京)》[7]推薦輕度異

      型增生者每3年1次內鏡隨訪,中度異型增生者每1年1次內鏡隨訪;美國胃腸病學會推

      薦對伴有LGIN的巴雷特食管1年進行1次內鏡隨訪[5];國家衛(wèi)健委2019年發(fā)布的《上消

      化道癌人篩查及早診治技術方案》指出對LGIN原則上每3~5年隨訪1次,特殊情況下

      可適當縮短隨訪間隔。綜合現有證據和指南共識,本共識推薦經活檢病理證實的鱗狀上皮

      LGIN者若病灶直徑大于1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險因素者(詳見推薦2)需每年進行內鏡隨

      訪,否則可每3年進行1次內鏡隨訪。對于篩查發(fā)現的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中度以上異型增

      生)、早期食管癌及進展期食管癌,應參照相應指南共識給予標準治療。

      四、初篩方法

      [推薦8]應基于遺傳背景、人口學特征、環(huán)境暴露、食管細胞學等因素建立食管癌風

      險預測模型,對非極高發(fā)地區(qū)篩查目標人進行初篩。(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量:低

      質量)

      [推薦9]不推薦傳統(tǒng)食管拉網細胞學和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用于食管癌篩查。(推薦強度:

      強推薦;證據質量:中質量)

      [推薦10]食管新型細胞收集器進行細胞學檢查聯合生物標志物檢測可對巴雷特食管

      相關異型增生及早期食管腺癌進行有效初篩。(推薦強度:弱推薦;證據質量:中等質量)

      [推薦11]食管新型細胞收集器進行細胞學檢查聯合生物標志物檢測在食管鱗狀上皮

      異型增生及早期鱗癌的初篩中具有一定應用前景,但仍缺乏用于我國人篩查的充分證據。

      (推薦強度:弱推薦;證據質量:低質量)

      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社會經濟和醫(yī)療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對非極高發(fā)地區(qū)目標

      人進行食管癌風險初篩分層具有重要衛(wèi)生經濟學意義,可顯著提高內鏡篩查效率。但目前

      仍未建立公認有效的食管癌風險預測模型,尤其缺乏對非高發(fā)區(qū)人食管癌風險因素及預測

      模型的研究。

      于河南滑縣開展的ESECC項目初步建立了基于高發(fā)區(qū)人的食管癌風險預測模型(表

      1)[36],該模型以年齡分層,納入多種食管癌獨立危險因素,預測食管癌及重度異型增生的

      ROC曲線下面積可達0.795,將該模型應用于滑縣可在不漏診高級別病變的前提下減少

      16.6%的內鏡檢查。但該模型未經前瞻性驗證和外部數據驗證,缺乏在其他高發(fā)地區(qū)及非高

      發(fā)地區(qū)應用效果的證據。

      表1基于我國高發(fā)區(qū)人的食管癌風險預測模型

      變量

      年齡≤60歲者

      年齡

      使用煤或柴為火源烹飪

      BMI

      不明原因上腹痛

      吃飯速度

      常數項

      年齡>60歲者

      年齡

      家族史

      吸煙

      BMI

      殺蟲劑暴露

      規(guī)律進食

      餐飲溫度

      吃飯速度

      賦值

      年齡具體數值

      “是”=1;“否”=0

      “BMI值≤22”=1;否則=0

      “是”=1;“否”=0

      “快”=1;“慢”=0

      -18.27

      年齡具體數值

      直系親屬患病人數

      “是”=1;“否”=0

      “BMI值≤22”=1;否則=0

      “是”=1;“否”=0

      “是”=1;“否”=0

      “高”=1;否則=0

      “快”=1;“慢”=0

      系數

      0.20

      0.75

      0.57

      0.87

      1.17

      0.11

      0.64

      0.38

      0.35

      0.47

      0.62

      0.84

      0.66

      夏季吃剩飯習慣

      常數項

      “是”=1;“否”=0

      -13.55

      0.56

      注:風險計算方式為各變量賦值后分別乘以相應系數,求和后加常數項;BMI指體重

      指數

      僅基于人流行病學危險因素可能難以實現對個體食管癌風險的滿意預測,隨著精準

      醫(yī)學時代的到來,遺傳背景、食管細胞學和生物標志物等因素具有應用于食管癌初篩的良好

      前景。我國學者開展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鑒定出多個食管癌易感位點,其中酒精

      代謝基因(ADH1B和ALDH2等)變異是食管癌的重要易患因素,且與飲酒存在交互作用

      [37-39],但由于基因測序費用較高、研究仍不十分充分,目前難以用于食管癌人篩查。上

      個世紀我國曾在高發(fā)地區(qū)廣泛開展食管拉網細胞學檢查用于食管癌篩查,該方式靈敏度較低

      (20%~40%)[40-41],目前已基本淘汰。食管新型細胞收集器(Cytosponge)是新型食管細胞

      學采樣裝置,比原有拉網細胞學采樣成功率更高。食管新型細胞收集器細胞學聯合生物標志

      物已證實可有效鑒定巴雷特食管上皮內瘤變和食管腺癌[42-45],并已有初步結果顯示其在食

      管鱗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46]。來自伊朗食管癌高發(fā)區(qū)301例患者的篩查研究顯示[46],食管

      新型細胞收集器細胞學檢查聯合p53蛋白染對鱗狀上皮重度異型增生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分別可達100%和97%,這顯示了該方法在食管鱗癌初篩中的應用前景。目前尚無公認有

      效的血清學、呼出氣體標記物用于食管早期鱗癌及癌前病變篩查[47-48]。未來研究應進一步

      著眼于基于遺傳背景、人口學特征、環(huán)境暴露、食管細胞學等因素建立食管癌風險預測模型。

      五、內鏡篩查

      [推薦12]推薦上消化道白光內鏡檢查聯合1.2%~1.5%盧戈液染內鏡

      (Lugolchromoendoscopy,LCE)或窄帶光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作為食

      管癌內鏡篩查首選方法,有條件者可聯合使用放大內鏡。LCE檢查完成后噴灑3.2%~3.8%

      硫代硫酸鈉溶液對盧戈液進行中和、清洗可降低碘液引起的刺激癥狀,亦推薦應用食管黏膜

      染組合套裝。(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量:高質量)

      [推薦13]對于不能耐受普通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者,超細經鼻胃鏡聯合LCE或NBI可

      作為篩查備選方案。(推薦強度:弱推薦;證據質量:低質量)

      [推薦14]內鏡篩查前應完善檢查前準備:禁食>6h,禁水>2h,可應用黏液祛除劑(如

      鏈酶蛋白酶)和祛泡劑(如西甲硅油)口服改善內鏡觀察視野。(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質量:

      低質量)

      [推薦15]推薦基于LCE或NBI的指示性活檢病理學作為診斷金標準。(推薦強度:強

      推薦;證據質量:高質量)

      [推薦16]篩查食管癌的同時,應避免漏診食管-賁門連接處癌和下咽癌。(推薦強度:

      強推薦;證據質量:低質量)

      上消化道白光內鏡是消化道早期腫瘤篩查的基礎技術和有效手段,但部分早期食管癌

      及癌前病變(尤其是鱗狀上皮異型增生)在白光內鏡下難以發(fā)現,導致其靈敏度較低、漏診率

      較高。既往研究顯示,白光內鏡對早期食管鱗癌及鱗狀上皮異型增生的靈敏度為55.2%~

      66.7%[24,49-54],即40%左右的病變可能在白光內鏡下漏診。

      白光內鏡聯合LCE是目前篩查食管鱗癌及癌前病變的標準手段。采用1.2%~2.5%的

      盧戈液對食管黏膜進行均勻噴灑后,正常鱗狀上皮被染成棕。異型增生或癌變的鱗狀上皮

      由于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或消失,呈現出淡染或不染區(qū),在內鏡下表現為“粉征”,與

      正常染黏膜形成鮮明對比,有助于對病變部位的識別、定位及靶向活檢[55]。研究顯示,

      LCE診斷食管鱗狀上皮異型增生的靈敏度可達92%~100%,但由于炎性病變也能表現為淡

      染區(qū),故特異度為37%~82%[24,49-50,53,56]。LCE靈敏度高、并發(fā)癥少、價格低廉、操作簡

      便,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是食管鱗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標準方法,但該方法具有如下缺點:(1)

      不適用于碘過敏、甲亢患者;(2)操作時間較長,盧戈液刺激食管黏膜給受檢者帶來不適感;

      (3)特異度較低,增加食管黏膜活檢和病理檢查數量。研究顯示LCE檢查完成后噴灑硫代硫

      酸鈉溶液進行沖洗、中和可顯著減少碘液引起的食管刺激癥狀,提高患者舒適度和對內鏡篩

      查的耐受性[57-58]。

      NBI屬電子染內鏡技術,通過與血紅蛋白吸收峰值波長相近的特定窄帶光(415nm

      和540nm)提高對表淺黏膜及黏膜毛細血管網的顯示能力[59]。NBI模式下食管早期鱗癌及

      癌前病變病灶呈現為棕,在放大模式下可見形態(tài)異常的頭內毛細血管袢

      (intrapapillarycapillaryloops,IPCL),其診斷價值已有較多研究證實[60]。Nagami等[49]

      對202例食管癌高風險受試者依次開展常規(guī)白光胃鏡、非放大NBI及LCE檢查,結果顯示

      非放大NBI診斷食管鱗癌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為88.3%、

      75.2%和77.0%,LCE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為94.2%、64.0%和68.0%,兩種

      篩查技術靈敏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7),但NBI在特異度和準確度方面顯著優(yōu)于LCE。

      2017年發(fā)表的納入12項研究共計1911名受試者的Meta分析也得出相似結論[61]。NBI

      基礎上聯用放大內鏡可進一步提高診斷鱗癌及上皮內瘤變的特異度[62]并更好地評估浸潤深

      度,Goda等[54]開展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NBI聯合放大內鏡與LCE診斷早期食管癌

      的靈敏度、特異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LCE檢查時間明顯長于NBI聯合放大內鏡。因

      此對于NBI設備運用成熟的中心,上消化道白光內鏡聯合NBI也可作為首選篩查方案,有

      條件者可應用放大內鏡進一步明確診斷。

      超細經鼻內鏡(transnasalendoscopy,TNE)比傳統(tǒng)上消化道內鏡有更好的可耐受性,

      且能達到與傳統(tǒng)內鏡相似的觀察效果。Lee等[63]的研究結果顯示,TNE聯合NBI診斷食管

      癌及重度異型增生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可達88.9%和97.2%,TNE聯合LCE的靈敏度和特異

      度可達88.9%和77.2%。因此對于不能耐受普通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者,超細經鼻胃鏡聯合

      LCE或NBI可作為篩查備選方案,該方案仍有待高質量臨床研究進一步提供證據支持。

      其他電子染內鏡技術,包括藍光成像(bluelightimaging,BLI)[64]、智能分光比

      技術(flexiblespectralimagingcolorenhancement,FICE)[65]、智能電子染技術

      (i-scan)[66]具有一定應用前景,但目前尚無充分證據支持其應用于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人

      篩查。自熒光成像技術(autofluorescenceimaging,AFI)對于食管鱗癌及癌前病變的成像

      質量及邊界清晰度不及LCE及NBI[67],不推薦常規(guī)應用于篩查。細胞內鏡技術可獲取細胞

      水平成像,初步研究顯示其對食管癌及異型增生具有良好診斷能力[68-70]。但該技術目前仍

      未普及,對內鏡醫(yī)師專業(yè)知識及經驗要求較高,因此不推薦應用于人篩查。

      因此本共識推薦上消化道白光內鏡檢查聯合1.2%~2.5%盧戈液染內鏡或NBI作為

      食管癌內鏡篩查首選方法,基于LCE或NBI的指示性活檢病理學作為診斷金標準。對于不

      能耐受普通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者,超細經鼻胃鏡聯合LCE或NBI可作為篩查備選方案。內

      鏡篩查前應完善檢查前準備:禁食>6h,禁水>2h,可應用黏液祛除劑(如鏈酶蛋白酶)和

      祛泡劑(如西甲硅油)口服改善內鏡觀察視野,以保證內鏡檢查質量。LCE檢查完成后噴灑

      3.2%~3.8%硫代硫酸鈉溶液對盧戈液進行中和、清洗可降低碘液引起的刺激癥狀。篩查食

      管癌的同時,應避免漏診食管-賁門連接處癌和下咽癌。

      本共識推薦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流程如圖1。

      注:LCE指盧戈液染內鏡;NBI指窄帶光成像

      圖1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流程圖

      參考文獻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