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80后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加大,人們現在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個人的心理情況上。確實,每個人的抗壓指數是有限的,一個平時看著正常的人,也許她就有輕微的抑郁癥,但是因為沒有去重視,最后往往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今天,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
80后有什么心理問題存在呢?從二十歲的大學生,到三十歲結婚生子進入“而立之年”的80后們,在家庭和工作的重壓之后,心理健康受到嚴重的考驗,小編為你分析80后有什么心理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80后心理易走兩個極端
如今的職場,在連續(xù)的工作壓力下,“亞健康”、“過勞死”成了人們熟悉的字眼,類似上例的這種80后年輕人出現“過勞”致死的事件也不斷增多。心理專家也指出,以前在許多人印象中,神經內科都是收治中老年病人,而現在收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可見職場壓力對年輕人的毒害之深,而80后尤為嚴重。
過勞會引起腦梗塞,從醫(yī)學上比較好理解,在封閉的辦公環(huán)境,長時間連續(xù)工作,容易造成大腦細胞缺氧、供血不足,發(fā)展后果是腦梗塞。80后正處于成家立業(yè)的黃金時期,面臨種種機會的同時,長期積累下來的壓力是造成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特別是80后男性的心理問題。
作為中國第一代的獨生子女,由于家庭撫育的方式不同,容易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孩子在家被眾星捧月,這樣的孩子沒有經受過挫折,比較脆弱敏感,容易依賴別人。另一種是,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照看,在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得很自立,表面上很堅強,但內心其實是“不安全”的,特別渴望通過表現好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因此他們長大后,在工作中會表現得特別“要強”,非常努力,甚至是工作狂,潛意識中他們還是渴望通過事業(yè)上的成功來獲得承認。最容易出現生理、心理問題的也就是后者。
80后面臨的十大心理問題
1、抑郁情緒 —— 沒意思,真沒意思
習慣性麻木、審美疲勞、新鮮感過度……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80后,我們是被刺激著長大的,所以習慣變化,也習慣適應變化。如果說抑郁是現代病,生于現代的80后,怎么跑得了?戀愛、學業(yè)、求職、人際……都可以郁悶一下,開始有新鮮感,慢慢就覺得無趣了,無趣就是抑郁的開始,不高興也會擊垮一個人。
調整方式:抑郁情緒人人都有,關鍵是給抑郁的自己一個空間,像防賊一樣防著抑郁,反而讓它見縫就鉆。80后都離不開抑郁,它讓我們在現代社會里活得更自我,只要記住,你的抑郁往往指抑郁情緒,別老給自己扣抑郁癥的帽子。
2、社交恐懼 —— 內向的罪,還是外向惹的禍?
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經踏進社會,家庭的庇護,和“我是老大”的優(yōu)越感一下子全沒了。很多人都發(fā)現人際交往的問題:“我怎樣才能讓同事都喜歡我?”, “我無意中就讓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沒歸屬感”……內向的人覺得自己不合群,不會和別人說話;外向的人覺得自己的張揚讓人嫉妒,有人會暗中加害——猜不透別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錯。
調整方式:社交問題,并不是80后才開始面臨的難題,我們的祖輩都遇到過。內向外向并不妨礙你四海通吃,關鍵是你如何給自己一個職場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職場活動,找好自己的位置,該說什么就說什么,無須看人下菜,只需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3、擇業(yè)混亂 —— 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80后的跳槽問題,一直令長輩們頭疼。似乎我們可以很輕易的說出“我不干了”……沒有耐性,意志力不堅定,似乎的確是我們的問題。但導致擇業(yè)混亂的,并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80后面對的世界,只要看看2008年發(fā)生的大事就知道——快速、多變、信息龐雜,壓力巨大……大事越多,我們就越覺得自己渺小,渺小的人就算有需要可能也是白搭。何況80后生來就不愁吃喝,不愛看新聞聯播,只喜歡貓起來跟自己玩兒——基本需求都滿足了,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對80后來說,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受不了朝九晚五”,“上司看不到我的與眾不同”,“我憋屈,不能一展拳腳”,“我換了9份工作了,又想辭職了”……人生、職業(yè)發(fā)展都在“不想要”里反襯“需要”,沒有主動的規(guī)劃,走一步看一步,當然沒有耐心和毅力。
調整方式: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是非常難的事。首先要從了解自己開始。先了解過去的自己,再問問將來的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要從人生規(guī)劃開始。我們需要想想2080年還活著的自己,他想擁有些什么呢?
4、無愛癥 —— 我根本不會愛別人
愛而不得固然難過,但根本沒有動情,才真讓人郁悶。80后因為獨生獨處,產生了一批“無愛癥候群”,到了適婚年齡,卻仍然對別人動不了情。不懂愛亦不會愛。“相親族”、“閃戀族”、“等愛族”……都是無愛癥的表現。無愛,往往是由于被愛泡大而導致的,從未失去過,自然不懂得如何爭取。80后中的大多數人,作為獨生子女,從來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愛,很多需要還沒產生就被滿足了,所以根本就不會換位去思考別人的需要,因此也就不會愛。
調整方式:失戀往往比自戀要好,至少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去愛戀。先學習如何去滿足別人的要求,發(fā)現這些需求,是治療“無愛癥”的第一步。
5、戀愛受挫 —— 分手卻不懂失戀
在求助信中,60%都是關于戀愛情感的問題,其中以“戀愛受挫”最為高發(fā)。
80后的年紀,到2008年,最大的28歲,最小的18歲。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階段學說,18-30歲,正值“練習愛”的人生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親密”與“孤獨”的矛盾。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上,我們必然遇到愛,經受它的考驗和磨練,從一個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頭來,學會用愛把自己和他人黏起來——為愛受挫和犯錯,都是這個年齡必然會面臨的問題?!拔覑鄣娜瞬粣畚摇薄ⅰ皭蹫槭裁茨敲纯炀拖Р灰姟?、“愛難道就是相互傷害”、“愛情真是脆弱的東西”、“我失戀后不再相信愛情”……這些因受挫而帶來的傷心,雖然令人心碎,卻也讓我們變成大人。我們都是在學會喪失后,才變成大人的。等到我們說“分手”時,不再畏懼失戀,我們的愛恐怕就練成了。
調整方式:80后習慣說分手,反正不愛了,就分吧。但很多人卻不懂得失戀也是需要學習的,處理悲傷,總結經驗,沒有戀愛受挫的人,并不懂得愛戀。既然這個問題人人都要闖,就請你闖得大膽一些吧。
6、性困惑 —— 我很開放,也很傳統(tǒng)
80后對性問題,已經可以侃侃而談。但在自己的生活里,做得就不能像說得那么輕松了。心島主要接到這樣的一些求助:自己或男友有處女情結,有怪怪的性幻想,對婚前性行為猶豫不決,未婚先孕身心受傷……從大家的問題可以看出一個規(guī)律:如果對性的態(tài)度極端開放或傳統(tǒng),都不太會有心理困擾。但如果困在“開放” 還是“傳統(tǒng)”的矛盾中,就容易引發(fā)心理問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半開半不開的,但因自詡為新新人類,所以總覺得自己該大膽地做點讓父母瞠目結舌的事,加上青春對性的正常好奇,往往一沖動就做了,做完了就爆發(fā)心理沖突。
調整方式:你是開放,還是傳統(tǒng),給自己唯一標準。如果是傳統(tǒng),就堅持做你的“處女”、“處男”吧;如果開放,情到深處,就自然而然吧。切忌別把自己放在中間,兩頭都想拽著。矛盾在性這件事上,有害無益。大家都干脆一些吧。
7、恐婚癥 —— 未婚改為已婚,接受不了
80后至少有一半不敢結婚。首先是因為現在的結婚條件變高了,買房、買車、懂理財、心理健康……但結婚的意義變小了——一張紙而已。所以80后寧愿同居,也不愿結束愛情長跑。在心理上,婚姻讓80后感覺自己變老了,突然變成一個死板的大人。更重要的是,大多80后和父母組成的三口之家相當穩(wěn)定,心理上不愿意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離開爸媽的家,創(chuàng)建自己的家,這是很難習慣的。所以婚姻的焦慮,往往是從這種脫離感開始的。
調整方式:戴上戒指的那一刻,相信的并不是對方,而是自己??只?,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不能承擔婚姻的責任。所以,面對恐婚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先搞定自己。請問問自己,你準備好創(chuàng)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家并為它承擔責任了嗎?
8、同性、雙性戀 —— 我是愛情里的異類么?
中性美越來越成為主流。而80后也越來越多的接觸“同性戀”這個詞。有一些人,就是被這個詞誘發(fā)了對同性的情感?!半p性戀”、“同性戀”……心島收到的信中,“懷疑自己是不是”遠遠多過于“我是同志我該怎么辦”,也就是說,大部分80后,在性別問題上,被“潮流”弄暈了。同性之愛本來人人都有,并不是多看同性一眼就是同性戀;真正的同性戀必須要有生理喚起,心理上的好感與依賴是正常的同性情感。對于心理咨詢來說,真正的同性、雙性戀的社會適應問題,才是棘手的心理問題。
調整方式:同性戀、雙性戀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有沒有對同性有“生理喚起”,先衡量好自己的生理需要,再看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
9、不想長大—— 讓我賴在童年吧
不想長大,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兒童自我當權”,也就是說,在一個成人的外殼下,有一個兒童的靈魂,于是所做的事,都像是3歲小孩的行為。80后早當家的孩子概率很少,所以大多數都很習慣當孩子,偶爾帶點孩子氣是可愛的,但如果任何事都讓3歲的自己處理,就會產生適應問題。例如:有情緒就哭鬧,得不到就一直耍賴,自我中心…… 對一個人成人來說,放棄做成人的權利,等于放棄了心理成長,心理發(fā)展水平,也就會一直停留在3歲。
調整方式:每天多放“成人自我”出來一分鐘,你的心理就有機會長大。
10、應激創(chuàng)傷—— 死似乎并不遙遠
08年的地震,讓很多人都受了傷。80后向來是最具聯想力的一群人,馬上就有很多朋友加入了“怕震怕死”的隊伍。80后總被別人形容為心理脆弱的代表。其實生在和平世界,天災人禍基本沒經歷過,的確是幸中的不幸。生在溫室中,必然會脆弱,基本上沒見過死的我們,一下子見了那么多,不適應,或者焦慮擔憂,都是正常的。我們只是不習慣面對創(chuàng)傷,不習慣這么近得面對死亡。
調整方式:害怕也是一種力量,可以幫人學習一種新的能力。面對死亡,可以幫助我們審視自己已經得到的,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上,死亡就會立即遙遠了一些。
80后應該正確認知自己生存的現實,正確認識成功、追求成功,確立實際可行的職場、生活目標,更多的是要腳踏實地而不是好高騖遠。
“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奴役。這樣一句話我們經常聽人說起?!碑斍吧鐣o80后帶來了眾多壓力,那么就要學會自己減壓,開心工作、快樂生活,以意氣風發(fā)的精神面貌抵抗“嘆老之風”。
所以說,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物質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實生活是自己的,過得開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活出真我。
推薦內容
-
嬰兒大腦生長反映人類進化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嬰兒期和兒童時期擴張最多的人類大腦區(qū)域是隨著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分離而在進化過程中擴張最多的部分。研究人員...
-
心理知識:自我介紹如何提高相親成功率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一個高情商的人是很受歡迎的。那么如何做一個情商高的人呢?其實只要懂得一點心理觀察,善于捕捉一些細節(jié),我們...
-
人們有哪些心理弱點
心理這個詞最近被提及的頻率是越來越高了。其實在國外有一個職業(yè)特別吃香,那就是心理醫(yī)生。為什么呢?因為國外特別是西方有幾個國家已...
-
清淡飲食等于吃素?該信嗎?
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時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應。因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現在上網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論,其實很多...
-
幽門螺桿菌用于靶向線粒體的新策略
來自巴斯德研究所和CNRS的科學家最近發(fā)現了幽門螺桿菌細菌感染細胞的新策略。通過特異性靶向線粒體,這些細菌盡管是細胞外的,但可以優(yōu)化宿
-
心理知識: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物質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實生活是自己的,過得開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做自己...
-
心理知識:老是愛發(fā)朋友圈是什么心理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揣測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一些知識的細節(jié),去假設判斷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對自己的心理的認知。...
-
喝熱水能夠養(yǎng)胃?其實真相是...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坊間流言。然而很少人去求證這些流言的真實性,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真事。在這里,小編必須提醒大家,...
-
何麗:生酮飲食減肥?大家都想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被“誤導”過。因為現在的網絡信息非常豐富和更新迅速,還沒等我們了解事情的詳情,下一秒就又反轉了。所以大家在獲取信息...
-
擔心香蕉變黑不能吃?大家都來看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各種各樣的流言,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和辨認其實 不難發(fā)現這些謠言有很多破綻。所以今天,小編照常給大家辟謠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