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還是毒藥?? 這才是事實!
佳肴還是毒藥?? 這才是事實!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消息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但也出現(xiàn)了很多不實消息被誤傳的情況。因此我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我們必須擦亮眼睛別被謠言洗腦。
菌類,俗稱蘑菇,因其味道鮮美而廣受美食愛好者的青睞,其中野生菌類由于風味更佳、得來不易,受歡迎程度又遠高于人工養(yǎng)殖的蘑菇。然而,菌類的種類紛繁復雜,盛產(chǎn)美食的同時也暗藏“殺機”,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有人因為誤食有毒蘑菇而發(fā)生危險的新聞。如何鑒別毒蘑菇,成了一個很受大眾關注的“知識點”。然而,“民間傳說”并不是全都可靠,相信網(wǎng)傳或僅憑經(jīng)驗采摘蘑菇自行食用,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圖蟲創(chuàng)意
01
辨別毒蘑菇?網(wǎng)傳鑒別謠言 全都不靠譜!
一條條看過去,網(wǎng)上流傳的那些“毒蘑菇”鑒別謠言,全都經(jīng)不起推敲:
謠言一:鮮艷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
事實上,有許多劇毒蘑菇也和普通無毒蘑菇一樣,擁有樸實的外表。例如被稱為“毀滅天使”的白毒傘,作為世界上毒性最強的大型真菌之一,外表看來,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顏色,還有微微的清香??梢?,毒蘑菇也懂得“裝低調”。
謠言二: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事實上,所有的蘑菇都沒有葉綠素,也都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其毒性與生長環(huán)境并無太大關系。有點小名氣的“毀滅天使”白毒傘就是生長在干凈整潔的樹林里,卻有著致命的劇毒。
謠言三: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桿上有菌托和菌環(huán)。
的確,許多有毒的鵝膏屬菌類都具有以上三條特征。然而,也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級“偽裝術”,比如亞稀褶黑菇,不僅表面光滑,沒有鱗片和粘液,菌桿上也沒有菌托和菌環(huán)。然而,誤食以后就會導致溶血癥狀,嚴重時可能會因器官衰竭致死。
謠言四: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就是無毒的。
早在1996年,法國科學家Norman Mier等人就報道了“用黑腹果蠅在175種野生蘑菇中篩選潛在的生物農藥來源”的研究,結果表明其中大多數(shù)對果蠅致命的蘑菇對人是無毒的。也有一些對蚊蟲無害的蘑菇,卻對人有致命傷害,例如豹斑鵝膏經(jīng)常被蛞蝓取食,但人類吃了就會中毒。
謠言五: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致后者變色;毒蘑菇經(jīng)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這里必須要說一句,這個鑒別方式毫無科學依據(jù),純屬“想當然”的結果。在2007年廣州發(fā)生的一起誤食致命白毒傘事件中,受害人就曾經(jīng)用上述方法驗毒。事實上,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銀器等也不會在與毒蘑菇同煮時變色。而且,毒蘑菇的毒素毒性穩(wěn)定且耐熱,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壞毒素。
圖蟲創(chuàng)意
02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才是最安全的辦法
目前,并沒有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來鑒別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所以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發(fā)生意外,危害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野生蘑菇采摘食用警示:
1.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中毒表現(xiàn)各異,主要有惡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癥狀嚴重,發(fā)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
2.切勿采、食野生蘑菇。
有食用野生蘑菇習慣的消費者,不要輕信民間或網(wǎng)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jù)的毒蘑菇鑒別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蘑菇。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
3.食品經(jīng)營者要嚴把進貨關。
各類餐飲單位、食堂等要加強自我管理,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進貨渠道要正規(guī),并做好原料進貨登記臺賬;嚴禁采摘、采購野生蘑菇,嚴禁使用野生蘑菇作為食品原料;對可食用的蘑菇要嚴格挑選,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其中。
4.發(fā)生食物中毒時要及時處置。
消費者誤食野生蘑菇出現(xiàn)疑似中毒或中毒癥狀的,應盡快到醫(yī)療機構接受治療。盡早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還應保留病歷和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食品經(jīng)營單位一旦發(fā)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應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做好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作者 " 馮梓曄
審核 | 韓宏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讀了這篇辟謠貼網(wǎng)友們是不是覺得茅塞頓開了?歡迎網(wǎng)友們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真實可靠的訊息。
來源: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合辟謠平臺
推薦內容
-
多種與肥胖有關的癌癥發(fā)病率正在上升
年輕人遭遇癌癥的故事越來越多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癌癥是否年輕化了?受到哪些因素影響?近期,一項覆蓋了超過美國半數(shù)人口的大型研究發(fā)現(xiàn),...
-
膽結石不切除,會發(fā)展成膽囊癌嗎?
膽結石不切除,會發(fā)展成膽囊癌嗎? 日前,一位老人因小便黃來就診。由于她有多年膽囊結石病史,醫(yī)生起初懷疑她是因膽囊結石造成了膽道
-
洗頭不能太勤,否則會頭痛? 真相來了
洗頭不能太勤,否則會頭痛? 真相來了自媒體時代的來臨,訊息傳播效率飛速提高,但其中很多消息還沒被證實真實性就大范圍傳播開了。因此我
-
精煉白糖分子小,更易被細菌利用?來幫大家解答一下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坊間流言。然而很少人去求證這些流言的真實性,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真事。在這里,小編必須提醒大家,...
-
Clodagh O 'Shea被任命為HHMI學院的學者
Clodagh奧謝,副教授索爾克研究所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實驗室,是最早接受教師學者的資助計劃,一個新的合作伙伴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霍華德·
-
醫(yī)院里的飛蟲藏有致病菌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組英國醫(yī)院中從飛蟲中回收的細菌中有超過50%對一種或多種抗生素有抗藥性,對患者構成潛在的感染風險。阿斯頓大學的研
-
女子腦袋長“不定時炸彈”害怕手術,武漢醫(yī)生在其手腕開小孔“拆
女子腦袋長“不定時炸彈”害怕手術,武漢醫(yī)生在其手腕開小孔“拆彈”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2日訊(通訊員鄒亞琴)自從查出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