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識:睡覺抽搐是身體在發(fā)出警告嗎?
心理這個詞最近被提及的頻率是越來越高了。其實在國外有一個職業(yè)特別吃香,那就是心理醫(yī)生。為什么呢?因為國外特別是西方有幾個國家已經完成了物質社會的過度,大家更注重精神層次的豐富和健康。而很多人由于外界的壓力會得心理疾病,所以心理醫(yī)生的需求就越來越大。
偽心理學說:睡覺抽搐是大腦以為身體快要死亡了,所以發(fā)送一個脈沖。科學說:睡覺抽搐可能因為大腦在學習呢。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真正的科學家都應該具備謠言粉碎機式的思維——這條微博靠譜嗎?
這兩句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另外,既然“肌抽躍”在睡覺時經常發(fā)生,為什么又說常發(fā)生肌抽躍的人身體可能不是很好呢?邏輯前后矛盾,表達含混。
什么是肌抽躍?
肌抽躍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動,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雖然在情況較為嚴重時,肌抽躍癥是一種會影響人正常生活的軀體病癥,但生理性肌抽躍(比如打嗝、入睡抽搐,以及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與身體健康可以說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
那么“你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踹了一下腿”這一現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入睡抽動(Hypnic jerk)
對于“你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踹了一下腿”這一現象,學術上通常稱為“入睡抽動(hypnic jerk or hypnagogic jerk)”(這確實是一個純潔的學術名詞,不要想歪哦……)很多人認為這種抽動是因為在長個兒,但這種說法毫無依據。難道姚明小時候踹塌過很多面墻嗎?
入睡抽動是指人在即將入睡時,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動。在此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自由墜落感甚至是模糊的夢境,并很可能導致驚醒。一般入睡抽動不會影響睡眠,但若過于頻繁則可能導致周期性肢體抽動障礙(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變身成“抽搐男”并導致失眠。
入睡抽動的原因眾說紛紜。一種理論認為,在個體從清醒狀態(tài)進入睡眠時,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也會隨之放松。網狀激活系統(tǒng)(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RAS)負責控制這一轉換過程,入睡抽動可能僅僅是網狀激活系統(tǒng)數據出錯時產生的一種副作用。
另外一種更有趣的解釋認為,人腦是基于爬行動物的大腦進化而來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動物的應激反應模式。肌肉徹底放松時,大腦會基于這一應激反應模式以為我們在自由墜落。出于保護自身的需要,大腦指揮全身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到什么東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會突然收緊,導致入睡抽動。
肌肉顫搐(muscle twitch)
事實上,除了眾所周知的“入睡抽動”,非快速眼動睡眠(即NREM)第二階段出現的“睡眠錠(sleep spindle)”也可能會導致“肌肉顫搐(muscle twitch)”。
睡眠錠是多見于丘腦和大腦皮質的一種特殊的腦電波,其具體表現為腦電波突然出現大幅劇烈震蕩,此時可能伴隨身體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動。
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嬰兒身上更常見。研究者認為這是大腦在學習或鞏固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對應關系,而這一過程在沒有外界刺激干擾的睡眠時更容易完成。這倒也能說明為什么嬰兒好像成天都在睡覺,原來他們是在刻苦地進行“抽搐睡眠學習”。另有研究發(fā)現,睡眠錠的出現有助于將新信息與現有知識進行整合,這也為“抽搐睡眠學習”假設提供了一些支持。
另外,睡眠錠可以幫助我們安睡。丘腦的腦電活動頻率與保持平靜睡眠的能力有關。而產生于丘腦的睡眠錠能夠在外部突然出現聲音刺激時保護睡眠。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睡眠醫(yī)學系(Harvard Medical School's Division of Sleep Medicine)的一項研究表明,腦電波中睡眠錠出現的頻率越多,個體抵御外界干擾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強,相應的睡眠質量也越好。
抽動 vs.顫搐
表面上看,“入睡抽動”和“肌肉顫搐”雖然成因不同、目的不同,但似乎都會導致肌肉突然抽搐。那么這兩者的外在表現有什么區(qū)別呢?萬一半夜把自己抽醒了該如何區(qū)分呢?
一方面,抽搐的模式不同。
· 入睡抽動形成的原因尚無定論,但不管是因為網狀激活系統(tǒng)出現系統(tǒng)bug,還是大腦產生墜落的錯覺,相應的“抽搐模式”都是全身性的。入睡抽動也常常被“邪惡”地描述為“像觸電一般全身顫抖”。
· 相對地,睡眠錠造成的肌肉顫搐,其目的是學習或鞏固對肌肉的控制,因而局部抽搐更為常見。就像木偶師在學習如何操縱人偶時,也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畢竟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另一方面,抽搐的結果不同。
· 入睡抽動時個體并未完全入睡,全身抽搐后往往就抽醒了。當肌肉疲勞或缺乏睡眠時,抽搐情況會更加嚴重。這似乎也太不給力了!越是需要睡覺的時候,身體就越不受控制的亂抽抽!不要擔心,你只是在睡眠的第一階段被吵醒了,損失不大。只要平心靜氣繼續(xù)努力,10分鐘后,又是一尊睡神!
· 睡眠錠出現在睡眠過程中,同時睡眠錠本身有保護睡眠的作用。所以很可能抽了半天自己沒醒,倒把睡在旁邊的人嚇醒了……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其下場的慘烈程度取決于被吵醒的人是否具有暴力傾向……
所以說,睡覺抽搐是身體在發(fā)出警告不靠譜,你多慮了!
所以說,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一個高情商的人是很受歡迎的。那么如何做一個情商高的人呢?其實只要懂得一點心理觀察,善于捕捉一些細節(jié),我們就會發(fā)現很多東西是能提前判斷的,可以事先做一些準備。
推薦內容
-
頻繁推拿按摩真的好嗎?需要好好科普
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時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應。因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現在上網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論,其實很多...
-
中疾控專家:清明不建議安排跨省區(qū)的傳統(tǒng)祭掃活動
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
-
車前草、蒲公英等野菜能抗癌?聽聽專家怎么說
相信很多人都被“誤導”過。因為現在的網絡信息非常豐富和更新迅速,還沒等我們了解事情的詳情,下一秒就又反轉了。所以大家在獲取信息...
-
白醋加洋蔥,能解白發(fā)之憂傷?是真的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各種各樣的流言,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和辨認其實 不難發(fā)現這些謠言有很多破綻。所以今天,小編照常給大家辟謠一則
-
“五一”假期來臨?各地防疫政策如何?還能出游嗎?
“五一”臨近,不少人計劃假期返鄉(xiāng)或出游。當前,本土疫情的風險仍然較高,多點散發(fā)與局部性聚集性疫情并存的情況下,各地五一假期的防...
-
心理知識:高一學生心理適應問題及對策
心理活動是每個人都有的。然而這樣一個別人不知道的思想角落,往往容易被他人忽視。所以我們自身必須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需求,不能讓自...
-
辣椒吃多會上火,還會致癌?來聽聽專業(yè)人士怎么說
相信很多人都被“誤導”過。因為現在的網絡信息非常豐富和更新迅速,還沒等我們了解事情的詳情,下一秒就又反轉了。所以大家在獲取信息...
-
合成細菌記憶電路使微生物診斷能夠檢測腸道中的生物分子
數以百萬計的人服用益生菌膠囊,目的是改善他們的消化,但如果這些細菌能夠檢測到腸道內的疾病并指出什么時候出現問題呢?哈佛大學Wyss研究
-
心理知識:肛門疾病會引起排尿困難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物質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實生活是自己的,過得開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做自己...
-
埃博拉病毒的新數學模型可以幫助挽救生命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嚴重的病毒,通常是致命的病毒。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造成了11,000多人死亡。仍然沒有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