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最好看的久久综合伊人

      中國基因網(wǎng)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nèi)研究 >

      常見解表中成藥

      -

      2022年4月17日發(fā)(作者:老年人補鈣吃什么好)

      解表中成藥

      (一)辛溫解表

      1.【藥名】表虛感冒顆粒

      【處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棗、葛根、苦杏仁。

      【功能主治】散風解肌,和營退熱。用于感冒病外感風寒表虛證,癥見發(fā)熱惡風,有汗,頭

      痛項強,咳嗽痰白,鼻鳴干嘔,苔薄白,脈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小兒酌減,開水沖服。

      【使用禁忌】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生冷、厚味。服藥后,多飲白開水(或喝熱稀粥、

      稀米湯亦可),覆被取微汗,不可大發(fā)汗,以防重復感受風寒。

      2.【藥名】調(diào)胃消滯丸

      【處方】厚樸(姜汁制)、羌活、廣東神曲、枳殼、香附(四制)、半夏(制)、防風、前胡、川芎

      (酒蒸)、白芷、薄荷、砂仁、草果、木香、豆蔻、茯苓、蒼術(泡)、廣藿香、烏藥(醋制)、甘

      草、紫蘇葉、陳皮(蒸)。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解表化濕。用于感冒風寒之發(fā)熱頭痛、肢體酸困、頭暈脹痛、咳嗽

      痰黏、鼻流清涕、消化不良、腹痛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瓶(袋),每日2次。

      【使用禁忌】服藥期間,勿食生冷油膩之物。風熱感冒者不適用。

      3.【藥名】風寒感冒顆粒

      【處方】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陳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能主治】解表發(fā)汗,疏風散寒。用于風寒感冒之發(fā)熱、頭痛、惡寒、無汗、咳嗽、鼻塞、

      流清涕。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7歲以上兒童服1/2量,3~7歲服1/3

      量。

      【使用禁忌】①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虛喘者均當禁用;②服藥期間,當避風寒,多飲白開

      水;③含麻黃堿,運動員禁用。

      4.【藥名】傷風停膠囊

      【處方】麻黃、荊芥、白芷、蒼術(炒)、陳皮、甘草。

      【功能主治】發(fā)散風寒。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鼻流清涕,肢體酸重,喉

      癢咳嗽,咳嗽痰清稀,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浮緊;及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見上述癥

      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使用禁忌】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虛喘者慎用。風熱外感禁用。含麻黃堿,運動員禁用。

      5.【藥名】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顆粒

      【處方】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黃芩、地黃、甘草。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感冒,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

      頭重而痛、肢體痠痛。

      【用法用量】口服。成年人一次6~9克;小兒7歲以上,服量二分之一,3~7歲,服

      成年人三分之一量。

      【使用禁忌】陰虛氣弱者慎用。

      6.【藥名】感冒軟膠囊

      【處方】麻黃、桂枝、羌活、荊芥穗、防風、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當歸、苦

      杏仁、黃芩、桔梗。

      【功能主治】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jié)酸痛,

      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使用禁忌】表虛自汗、風熱外感、陰虛盜汗及虛喘者慎用。含麻黃堿,運動員禁用。

      7.【藥名】感冒清熱顆粒

      【處方】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

      咽干。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8.【藥名】小青龍合劑

      【處方】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功能主治】解表化飲,止咳平喘。用于風寒水飲,惡寒發(fā)熱,無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用時搖勻。

      【使用禁忌】風熱咳喘及正氣不足的虛喘不宜用,陰虛干咳無痰者慎用。

      9.【藥名】通宣理肺丸

      【處方】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制)、茯苓、枳殼(炒)、

      黃芩。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癥見發(fā)熱、

      惡寒、咳嗽、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劑型規(guī)格】丸劑。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克,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

      (二)辛涼解表

      1.【藥名】萬應甘和茶

      【處方】藿香、紫蘇、厚樸(姜炒)、蒼術、白術、陳皮(制)、茯苓、澤瀉、木瓜,甘草、砂

      仁、半夏(制)、苦杏仁、白扁豆、茶葉。

      【功能主治】芳香解表,燥濕和中,升清降濁。用于感冒發(fā)熱之發(fā)熱惡寒、頭痛身重、口渴

      心煩、胸悶納呆,腹痛吐瀉,暑濕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3次,開水泡服。如感冒發(fā)熱,另加生姜、蔥、

      紫蘇葉少許,同煎服。

      【使用禁忌】忌油膩生冷,陰虛者忌用。

      2.【藥名】維C銀翹片

      【處方】山銀花、連翹、荊芥、淡豆豉、淡竹葉、牛蒡子、蘆根、桔梗、甘草、馬來酸氯苯

      那敏、對乙酰氨基酚、維生素C、薄荷素油。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咳嗽、痰黃稠、口干、

      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使用禁忌】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管理機器及高空作業(yè)等;孕婦及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或遵醫(yī)囑。風寒感冒禁用。

      3.【藥名】銀翹傷風膠囊

      【處方】山銀花、連翹、牛蒡子、桔梗、蘆根、薄荷、淡豆豉、甘草、淡竹葉、荊芥、人工

      牛黃。

      【劑型規(guī)格】膠囊。每粒裝0.3克。內(nèi)容物為棕褐的粉末,氣芳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發(fā)熱惡寒、口渴、頭痛目赤、咽喉

      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使用禁忌】外感風寒、氣虛感冒、脾胃虛寒者及孕婦慎用。

      4.【藥名】金青感冒顆粒

      【處方】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魚腥草、薄荷、淡豆豉、淡竹葉、陳皮、甘草。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7克。為黃棕的顆粒;味甜、微苦、具清涼感。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感冒發(fā)熱、鼻塞流涕、頭痛咳嗽、咽喉疼痛、口干

      口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小兒用量酌減,白開水沖服。

      【使用禁忌】風寒感冒不宜使用,體虛者用量酌減。

      5.【藥名】羚翹解毒丸

      【處方】羚羊角、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葉、甘草。

      【劑型規(guī)格】蜜丸,每丸重9克。為黑褐的大蜜丸;氣微,味苦、微甜。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之惡寒發(fā)熱、頭暈目眩、咳嗽、咽痛。痄腮、

      麻疹、癰腫疔瘡初期,見有風熱表證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使用禁忌】風寒表證,里虛寒證禁用。

      6.【藥名】桑菊銀翹散

      【處方】桑葉、菊花、金銀花、連翹、川貝母、桔梗、薄荷、淡竹葉、荊芥、牛蒡子、苦杏

      仁、蘆根、蟬蛻、僵蠶、滑石、綠豆、淡豆豉、甘草。

      【劑型規(guī)格】散劑。每包10克。為黃褐的粉末;味苦、甜、微澀。

      【功能主治】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之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

      腫痛。急性扁桃體炎、急性腦炎、麻疹、肺炎等見上述表現(xiàn)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包,一日3次,用溫開水沖服。6歲以上兒童一日2次,一

      次1/2包;6歲以下兒童,一日2次,一次1/3包,溫開水調(diào)服。

      【使用禁忌】凡具有風寒之癥者忌用。

      7.【藥名】桑菊感冒顆粒

      【處方】桑葉、菊花、薄荷油、苦杏仁、桔梗、連翹、蘆根、甘草。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裝11克。為黃棕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宜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苔薄白

      或微黃,脈浮數(shù)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咳嗽為主癥者。

      【用法用量】口服。開水沖服,一次11~22克,一日2~3次。

      【使用禁忌】忌黏膩葷腥;風寒感冒不宜應用。

      8.【藥名】銀翹解毒丸

      【處方】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葉、甘草。

      【劑型規(guī)格】丸劑。每丸重3克。為棕褐的濃縮蜜丸;氣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無汗或有汗不暢、咳嗽

      口干、咽喉疼痛。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見上述

      表現(xiàn)者。

      【用法用量】口服。用蘆根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7歲以上小兒服成

      人二分之一量;3~7歲服三分之一量。

      【使用禁忌】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9.【藥名】柴連口服液

      【處方】麻黃、柴胡、廣藿香、肉桂、連翹、桔梗。

      【劑型規(guī)格】口服液。每支10毫升。為紅棕的液體;氣清香,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化濕和中。用于感冒屬風寒、風寒挾濕證者,癥見惡寒、發(fā)熱、頭

      痛、鼻塞、咳嗽、咽干或兼脘悶、惡心,不欲飲食,舌苔白膩,脈象滑數(shù)帶有弦象。

      【用法用量】飯后半小時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使用禁忌】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慎用或遵醫(yī)囑;孕婦慎用。含麻黃堿,運動員禁用。

      10.【藥名】風熱感冒顆粒

      【處方】板藍根、連翹、桑葉、菊花、荊芥穗、薄荷、牛蒡子、杏仁、蘆根、桑枝、神曲。

      【功能主治】清溫解毒,宜肺利咽。用于風熱感冒,發(fā)熱,有汗,鼻塞,流濁涕,頭痛,咽

      痛,咳嗽,痰黃稠,苔薄白微黃,脈浮數(shù)。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10克。為棕褐顆粒;氣芳香,味甘、微苦。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小兒酌減。開水沖服。

      【使用禁忌】飲食宜清淡,多飲熱開水,避風寒,忌食生冷油膩。

      11.【藥名】板藍根顆粒

      【處方】本品為板藍根經(jīng)加工制成的顆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腮部腫脹;

      丹毒、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見上述證候者。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裝5克、10克、3克(無蔗糖)。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5~10克(含蔗糖),或一次3~6克(無蔗糖),一日3~4次。

      【使用禁忌】非實火熱毒者忌服。

      (三)扶正解表

      1.【藥名】參蘇宣肺丸

      【處方】前胡、紫蘇葉、法半夏、人參、茯苓、桔梗、陳皮、枳殼、木香、甘草、葛根。

      【劑型規(guī)格】水丸劑,每袋重6克。為棕黃至棕褐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用于素體氣虛,又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周身不適,

      咳嗽痰多,胸膈滿悶,氣逆惡心,納谷欠佳,舌苔白膩,脈弦緊。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服6克,一日2次,姜湯或溫開水送服。

      【使用禁忌】陰虛體質(zhì)、患外感風熱者禁用。

      2.【藥名】荊防敗毒丸

      【處方】防風、荊芥、赤茯苓、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去頭)、薄荷、前胡、桔梗(去蘆)、

      枳殼、黨參(去蘆)、甘草。

      【劑型規(guī)格】水丸劑。每10粒重1克,每袋9克。為黃褐的水丸;氣微清涼,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熱散風,解毒消腫。用于虛體外感風寒濕邪而有郁熱之證。癥見惡寒發(fā)熱,

      頭項強痛,咳嗽吐痰,鼻塞咽痛,瘟毒發(fā)頤,舌淡紅、苔薄白而膩,或苔微黃,脈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使用禁忌】忌食生涼飲食。

      3.【藥名】少陽感冒顆粒

      【處方】北柴胡、青蒿、黃芩、半夏、生曬參、生姜、大棗、甘草。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8克。為棕褐顆粒;氣芳香,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扶正解表,清熱和中。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陽證者,癥見寒熱往來、口苦咽

      干、頭暈目眩、不思飲食、心煩惡心,舌邊紅,苔薄黃,脈弦。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開水沖服。

      【使用禁忌】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厚味。

      4.【藥名】暑濕感冒顆粒

      【處方】廣藿香、佩蘭、香薷、紫蘇葉、白芷、防風、半夏、陳皮、杏仁、茯苓、大腹皮。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8克。為淺棕黃至棕黃顆粒,味苦。

      【功能主治】清暑祛濕,芳香化濁。用于暑濕感冒,癥見胸悶嘔吐,腹瀉便溏,頭痛,周身

      酸困不適,發(fā)熱,汗出不暢,不思飲食,舌苔膩,脈滑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開水送服,小兒酌減。

      【使用禁忌】宜清淡飲食,忌生冷油膩,藥后宜微汗,忌汗出太過。

      5.【藥名】參蘇感冒片

      【處方】黨參、紫蘇葉、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陳皮、甘草、桔梗、枳殼、麥冬、桑白

      皮。

      【劑型規(guī)格】片劑。每片重0.5克。為灰褐;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化痰止咳。用于老幼體弱之人,元氣素虛復感外邪,癥見寒熱往來,

      鼻塞聲重,咳嗽,胸悶痰多,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舌淡苔白,脈浮無力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用溫開水送服。兒童酌減。

      【使用禁忌】體質(zhì)強壯,表證較重,里熱熾盛者不宜使用。

      6.【藥名】人參敗毒膠囊

      【處方】獨活、羌活、川芎、柴胡、枳殼、桔梗、前胡、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人參。

      【功能主治】益氣解表,散寒祛濕。用于氣虛外感風寒濕邪所致惡寒,發(fā)熱,無汗,口不渴,

      頭痛,肢體酸痛沉重,乏力,咳嗽,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膩,脈浮無力。

      【劑型規(guī)格】膠囊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兒童酌減.或遵醫(yī)囑。

      【使用禁忌】但熱不寒、口渴引飲、舌紅少津等陰虛液燥之證禁用。腎病綜合征患者慎用。

      7.【藥名】參蘇丸

      【處方】黨參、紫蘇葉、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陳皮、枳殼(炒)、桔梗、甘草、木

      香。

      【功能主治】益氣解表,疏風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體虛弱,感受風寒所致感冒,癥見惡

      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嘔逆、乏力氣短。

      【劑型規(guī)格】水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使用禁忌】痰熱咳嗽、氣喘不宜用。

      (四)表里雙解

      1.【藥名】清瘟解毒丸

      【處方】葛根、柴胡、羌活、白芷、防風、川芎、黃芩、大青葉、牛蒡子(炒)、連翹、赤芍、

      玄參、天花粉、桔梗、淡竹葉、甘草。

      【劑型規(guī)格】大蜜丸劑,每丸重9克。為黑褐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甘、苦。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用于外感時疫,憎寒壯熱,頭痛無汗,口渴咽干,咽喉腫痛,舌邊

      尖紅、苔黃,脈浮數(shù)。痄腮,大頭瘟見上述表現(xiàn)者也可用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l~2丸,一日3次;7歲以上小兒服二分之一量;3~7

      歲服三分之一量。

      【使用禁忌】忌生氣惱怒。

      2.【藥名】芎菊上清丸

      【處方】羌活、川芎、白芷、菊花、連翹、蔓荊子(微炒)、薄荷、防風、荊芥穗、藁本、黃

      芩、黃連、梔子、桔梗、甘草。

      【劑型規(guī)格】水丸劑,每百粒重6克。為棕黃至棕褐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散風止痛。用于素體肝肺胃內(nèi)熱積火,復感風邪上擾引起的惡風身

      熱,偏正頭痛,頭暈、目眩,鼻流清涕,牙疼喉痛,舌苔薄白或黃,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口服。每服6克,一日2次;體虛者及小孩酌減。

      【使用禁忌】忌食辛辣油膩等食物。體虛者慎用。

      3.【藥名】衛(wèi)生寶丸

      【處方】柴胡、黃芩、玄參、天花粉、麥冬、竹茹、僵蠶(麩炒)、荊芥穗、薄荷、桔梗、紫

      蘇葉、苦杏仁(去皮炒)、六神曲(麩炒)、甘草、朱砂粉、羚羊角粉、水牛角濃縮粉、冰片、

      雄黃粉。

      【劑型規(guī)格】丸劑。每丸重3克。為金黃的大蜜丸;氣香,味甜。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潤肺化痰。用于外感風寒,內(nèi)有蘊熱而致的寒熱往來,四肢酸懶,

      頭疼目眩,咳嗽痰多,口渴咽干,舌偏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數(shù)。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小兒一次1丸或0.5丸。

      【使用禁忌】本品不宜久服;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料球殼;不可整丸吞服。

      4.【藥名】柴黃口服液

      【處方】柴胡、黃芩。

      【劑型規(guī)格】口服液,每支10毫升。為紅棕液體;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用于感冒引起的發(fā)熱、周身不適、頭痛目眩、咽喉腫痛,不欲飲食,

      小便短赤,大便不實,舌質(zhì)紅,舌苔薄膩,脈象浮數(shù)。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使用禁忌】孕婦及虛寒泄瀉者不宜服用。風寒感冒勿用,風寒感冒初期使用有引邪入少陽

      之虞。

      5.【藥名】小柴胡湯丸

      【處方】柴胡、黃芩、黨參、制半夏、甘草、生姜、大棗。

      【劑型規(guī)格】丸劑。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克。為綜褐濃縮丸;味甘、辛、微苦。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用于邪在少陽肝膽,癥見寒熱往來,胸肋苦滿,心煩喜嘔,食欲不

      振,口苦咽干,頭暈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服24丸(9克),一日2~3次;7歲以上兒童服二分之一

      量。

      【使用禁忌】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6.【藥名】香蘇調(diào)胃片

      【處方】廣藿香、香薷、木香、紫蘇葉、厚樸、砂仁、枳殼、陳皮、茯苓、山楂、麥芽、白

      扁豆、葛根、甘草、六神曲(麩炒)、生姜。

      【劑型規(guī)格】片劑。每片0.5克。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深棕;氣微香,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健胃化滯。用于胃腸積滯,外感時邪及夏日貪涼以至外感寒濕,表

      里同病者。癥見:身熱體倦,頭痛、無汗,飲食少進,嘔吐食,腹脹便瀉,小便不利,苔

      薄白,脈浮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空腹以溫開水送服,兒童用量,1歲以

      內(nèi)一次1~2片;1~3歲,一次2~3片;3歲以上,一次3~5片。

      【使用禁忌】風熱感冒,或內(nèi)熱甚者不宜應用。

      7.【藥名】防風通圣丸

      【處方】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

      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術(炒)。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nèi)熱,表里俱實,癥見惡寒壯熱,頭痛咽干,

      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疬初起,風疹濕瘡。感冒、習慣性便秘、單純性肥胖癥、面部痤瘡、

      蕁麻疹、接觸性和藥物性皮炎、多發(fā)性癤病等見上述表現(xiàn)者。

      【劑型規(guī)格】水丸,每20丸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使用禁忌】體衰便溏者慎用,孕婦慎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內(nèi)容